航展前瞻|微纳星空孙鹏博士受邀珠海论坛作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24-11-11

人到了珠海,脚步也更快些

放眼望去

伶仃洋的浪潮拍打香炉湾的礁石

港珠澳大桥飞架南北,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

搭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下

一大批国之重器强军利器集体亮相

逐梦星河的商业航天时代弄潮儿齐聚这座“蓝天之城”

与世界碰撞交融

深入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前沿科技成果

这片热土迸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和吸引力。

 

      11月11日中国航展举办前夕,一场高水准、高层次的“卫星制造与应用的数智化发展”主题会议论坛在珠海市举办。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34家单位近100名嘉宾参会。

 

      微纳星空孙鹏博士受邀参与此次论坛,并在会上作《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与突破》主题演讲。

 

 

      近年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发射越来越密集,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根据资料调查,截至2023年5月1日,中国商用遥感卫星占在轨遥感卫星的比重达到36.68%,成为我国遥感卫星的最主要用户类型。

 

      国际主流的商业遥感卫星发展格局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日趋成熟,从传统的国防、政府应用领域推广到了商业领域。随着欧美对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政策限制解除,0.5米已是基本门槛,0.3米、0.25米甚至0.15米已日渐普及,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全面进入亚米级时代。

 

      结合国内商业遥感卫星看,数据定量化上,光学遥感图像不再满足于传统多光谱数据,红外、高光谱等数据受到欢迎,SAR数据的定量分析与应用逐渐推广,干涉SAR数据更加普及。而随着在轨商业遥感卫星的逐渐增多,数据存储、解析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AI的自动化数据分析技术将成为商业遥感市场的新增长点,并最终推动卫星研发制造的新一轮技术升级。

 

      当前,随着商业卫星的生产成本和发射成本逐年下降,批量化生产、部署、运营大量遥感卫星已不再遥不可及;星座化运营的遥感卫星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时间分辨率已开始向小时级迈进。同时,不受光照、天气条件制约的SAR图像受到更多关注,基于商业卫星的中继通信手段助力卫星实时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在轨智能化方面,越来越多经过汽车等行业验证的成熟器件将装进卫星,实现了卫星能力的大幅跃升;成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已经在轨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卫星在轨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提升卫星的使用效能、响应速度和敏捷性,相信未来可能有更多地面的基础设施将逐步走向太空。

 

      卫星批产化上,对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商来说,批量化研制和生产模式既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撑,也需要用户的强力牵引,成本压力之下,卫星制造商将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尤其是载荷;发射成本的逐年下降,则倒逼卫星设计的新一轮迭代,以及卫星成本的进一步下探。

 

 

      在基于几方面趋势的引领下,孙鹏博士从微纳星空自身卫星制造经验出发,详细介绍阐述了公司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在0.5米分辨率敏捷光学卫星、超高分辨率光学卫星、X波段相控阵InSAR卫星、超高分辨率X-SAR卫星等多领域技术上的发展突破。

 

      针对新一代商业光学遥感卫星的研制,基于数年时间的研发沉淀和在轨经验,微纳星空已经完成了多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的研制和成功在轨验证,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推出了两款新型光学遥感卫星:0.5米分辨率敏捷轻型光学卫星和甚高分辨率敏捷型光学卫星。

 

      其中0.5米分辨率敏捷轻型光学卫星正在向量化、智能、清晰、轻量、敏捷几大方向发展,甚高分辨率敏捷型光学卫星将向更清晰、更敏捷、更高效、更精准和更经济等方面进行快速突破。

 

      在新一代商业SAR遥感卫星的研制上,微纳星空也基于此前卫星的高效研制经验,完成了多型高分辨率SAR遥感卫星的研制和成功在轨验证,推出两款未来的新型SAR遥感卫星:高分辨率相控阵体制轻型InSAR卫星以及甚高分辨率反射面体制SAR卫星。

 

      相比之前发射的泰景系列SAR卫星,高分辨率相控阵体制轻型InSAR卫星有着更高更多的品质图像信息、更强卫星能力、更加自主智能、更轻量化低成本的亮点;甚高分辨率反射面体制敏捷SAR卫星在更高图像品质、更强采图效能、更加自主智能和更高定位精度的技术度上惊艳提升。

 

      卫星精确时空基准不断赋能智慧制造与新工业革命,包括工厂智能化、装备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等全生命流程。虽然当前我们离规模化批量化的卫星上天还有一定距离,但未来产业迎来“奇点”往往源自当下脚踏实地的布局。

 

      作为一家卫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一线全力奔跑的企业,为了满足10kg~1000kg量级的各类型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微纳星空在北京昌平投入卫星智能化产线,卫星研制+小规模批量的模式,具备开展振动试验,热平衡、热真空试验,EMC试验、天线机构展开、光照、精度测量等多项试验能力,达到年产30颗500kg级卫星的能力。

 

      此外,考虑到未来批量化卫星制造的潜在需求,微纳星空也在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投入占地50亩总投资10亿元级的新一代卫星智能化制造基地,设计15000m2业卫星总装测试大厅+ 20000m2卫星研发和展示中心+ 7500m2其他功能性用房的建设规模,全面引入数字化手段,大力开展自主可控、技术传承、守正创新、降本增效等措施,高质量完成年产200颗以上卫星的能力工作,并且在产量不断爬坡过程中产生飞轮效应,真正满足未来商业市场多元化多领域的制造需求。

 

      逐梦蓝天,产业向新。借着第十五届珠海航展“卫星制造与应用的数智化发展”论坛的交流契机,微纳星空愿通过自身发展经验,与行业领域同仁一道,分享探讨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的制造产业新型生态,为我国带动航天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注入我们的一点新思考。